你可以選擇帶走一本書,加深彼此的緣分。
併購的現象也不侷限在科技業或數據分析服務,在這一波受傷慘重的旅遊業與航空業也將出現產業整合現象,新型態的汽車業者如特斯拉或無人車生產者,也可能反過頭來併購傳統汽車業者振興經濟也該超前部署,協助各行各業渡過難關 最後,有些國家原本非常重視個資隱私的保護,但因為疫情的需要,面臨是否揭露患者身份或足跡,而不得不面臨公眾利益與個資保護的兩難抉擇。
張忠謀點出的這個故事,顯示武漢肺炎帶來的全球經濟影響,絕對不止是電子業供應鏈斷鏈這麼簡單,數週的封城,不只讓油價可能觸及個位數,還可能讓許多產業面臨生死危機。另外以數據分析為基礎的服務業將加速興起,這也將讓臉書、亞馬遜、谷歌等數據科技企業更為壯大。Photo Credit:英語島雜誌 疫情的另類受惠者:Zoom、Slack等新創產業 再者,這一波疫情對原本正在進行中的產業轉型也有加速的作用,例如美中貿易衝突所凸顯的反全球化(deglobalization),以及全球供應鏈的去中化議題將持續發酵。其次是在這一波疫情發生時,美國經濟以及企業的狀況相對穩健,因此有人認為雖然目前災情嚴重,但復甦力道也可能呈現強勁復甦的V型反轉。「現在的狀況,就像2008年的狀況倒過來。
」 他引述《紐約時報》採訪一名餐廳經營者David Chang(註)的內容,「他說了一句話,相當絕望的話,餐廳的行業,已經沒有,永遠沒有了。他也分析,餐廳業的規模差異很大,從一年7000萬美元營業額,到一周只有5000美元,但同樣的狀況是,只要沒有銷售,餐廳的狀況就會快速惡化。註解 「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」第2條規範「除役」係指「核子反應器設施永久停止運轉後,為使設施及其土地資源能再度供開發利用,所採取之各項措施。
所謂「核電除役」,是指核電廠停止運轉之後,為了讓場址的土地或設施得以恢復原狀,所進行的各項措施。相較之下,我國法規對於公民參與的權利,始終沒有完整的制度規範,迄今多數與民眾相關的參與權利,仍然付之闕如。未依規定換發執照者,不得繼續運轉。除役長達25年,無論是核電廠的除役還是25年後沒有核電廠的生活,社區的轉型、未來的發展方向,甚至整體公民社會是不是已經準備好要迎接非核家園,這些都有賴各級政府好好規劃、設計完整的公民參與機制來討論。
」 「核子反應器設施運轉執照申請審核辦法」第16條規定「核子反應器設施運轉執照有效期間累積達四十年,仍須繼續運轉者,經營者應於執照有效期間屆滿前五年至十五年,填具核子反應器設施運轉執照換照申請書,並檢附整體性老化評估及老化管理報告、時限老化分析報告、相關終期安全分析報告及運轉技術規範之增修內容、其他經主管機關指定並發布之事項報告,報請主管機關審核」。美國NRC在聯邦管制規則中,第 I 章 Title 10 之下 Part 20 「輻射防護標準」中, 在Subpart E 規定除役的相關規範,其中§20.1403、§20.1404、§20.1405均規範了受到除役影響的群眾擁有知情、參與的權利。
文:謝蓓宜(環境法律人協會能源政策研究專員) 2020年5月17日,台灣將決定最後一座核電廠機組(核三廠二號機)要再戰20年,或是在五年後步上「除役」的轉折點。」 根據「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」及「核子反應器設施運轉執照申請審核辦法」規定,「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」第6條第2項規定「前項運轉執照之有效期間最長為四十年,期滿須繼續運轉者,經營者應於主管機關規定之期限內申請換發執照。Photo Credit: Reuters / 達志影像 如果不打算延役,進入除役,有更多的東西需要考量。此外,所有討論的結果必須要讓公眾得以取得,並且了解每位參與者對議題同意或不同意的範圍。
趁著目前台灣仍處於除役的早期階段,政府應及早規劃,切勿拖到了最後一刻才開始因應,到時恐怕就為時已晚了。[註一] 核電廠想要「延役」,法律上有兩個重點: 第一、核電廠運轉執照有效期限為40年,未換發執照者,不得繼續運轉魯本斯的作品〈墮入地獄的罪人〉(The Fall of the Damned, 1621)【圖5-1】【圖5-2】,以及〈喝醉的西勒努斯〉(The Drunken Silenus, 1616/17) Photo Credit: 【圖 5-1】Peter Paul Rubens, The Fall of the Damned, c.1620. Oil on wood, 286 x 224 cm. Alte Pinakothek. Photo Credit: 【圖 5-2】Peter Paul Rubens, The Fall of the Damned. 【圖6】人體身上橘皮讓肥胖的特徵顯得更加令人反感,凸顯地獄中負罪靈魂的罪有應得。文:盧穎 私心認為魯本斯的傳記第一行就該這麼介紹:「擅長表現人體橘皮、脂肪層等皮下組織。
法國的藝術學院針對藝術的審美進行辯論,關於繪畫理論的重心,有著普桑派(Poussinistes)與魯本斯派(Rubenistes)兩種論調,爭的就是線條與色彩孰輕孰重。魯本斯的版本,除了在天空的部分展現畫家的特色,讓整個畫面的動態感更為強烈外,人物的肉感也更加明顯。
三女神象徵著世間美好的事物,這幅畫一直是畫家的個人收藏,想必他對於這件作品的繪畫表現十分滿意,成為魯本斯簽名般的標誌。【圖4】 Photo Credit: 左【圖 3】Titian, The Rape of Europa, 1560/2. Oil on canvas, 178×205cm. Isabella Stewart Gardner Museum. 右【圖 4】Peter Paul Rubens, The Rape of Europa(after Titian), 1628/9. Oil on canvas, 182×201cm. Museo Nacional del Prado. 「肥胖」在畫中的既有意義 魯本斯毫不掩飾地展現女神的橘皮,是不是代表當時的審美觀與現今不同? 不全然是如此,魯本斯描繪的豐腴人體確實美麗,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買魯本斯的帳。
類似的體感描繪方式,也出現在創作年代相近、以海倫娜為模特兒的〈三女神〉(The Three Graces, 1635)【圖2】。畫家為什麼要在圖像中表現肉感?一直以來,肥胖在具有訓誡意味的繪畫中,常被用來呈現懶惰、貪吃、放縱的罪愆。除此之外,極具魯本斯個人特色的,還有他筆下的肉體。例如〈穿毛皮大衣的海倫娜.傅爾蒙〉(Helena Fourment in a Fur Robe, 1636/38)【圖1】畫中的海倫娜,是魯本斯第二任的妻子,他畫這件作品的時候已屆花甲,海倫娜不過二十餘歲,不論是她的容貌或身軀,皆洋溢著青春與性的吸引力。Photo Credit: Peter Paul Rubens, The Drunken Silenus, 1616/17. Oil on wood, 212×214.5 cm. Alte Pinakothek. 西勒努斯是巴克斯(羅馬名:Bacchus,希臘名:Dionysus)的同伴兼導師,常以老人的形象呈現。既然「橘皮」並不為美的充分條件,那麼畫家要特別畫出來似乎有他的理由。
他曾臨摹提香的〈誘拐歐羅巴〉(The Rape of Europa, 1628/9)【圖3】,提香的作品即可見小天使與歐羅巴豐腴的體態。法國皇家繪畫與雕刻學院的書記安德列.費利賓(André Félibien, 1619-1695)曾在當時廣為流傳的學院出版品《Dialogues》中,對魯本斯畫中的臃腫肉身下了評論,認為魯本斯人體線條的描繪是一種劣等的形式。
魯本斯繪畫有著亮眼的色彩與感官表現,然而對於人體結構地掌握卻不是非常精確。在後世的討論中,魯本斯是以色彩、富有生命力的構圖見長,他的人物與既有概念的「理想美」相去甚遠。
」 女神與橘皮 法蘭德斯畫家魯本斯(Peter Paul Rubens, 1577–1640),在他生活的時代便是當紅的藝術明星,更被後世的評論者譽為巴洛克風格的代表人物,不論是雲湧的態勢、運轉的人物,他擅長在畫中表現動態的畫面。除了肖像外,「肥胖」是畫家需要去「選擇」、特別突顯的特徵。
同時代的評論家羅傑・德・佩勒斯(Roger de Piles, 1635-1709)認為這些人物,酣肥的樣貌足以令觀者心生警惕。畫中的西勒努斯醉醺醺的步履踉蹌,狼狽的模樣不如印在酒瓶上,或許會比「飲酒過量有害健康」的警語更有嚇阻作用。尤其在晚年時刻,他筆下的人物(特別是女性),不論是描繪真實或神話人物,常是豐腴、接近真實的「胖女人」。一般認為,他受威尼斯畫家提香(Tiziano Vecelli, 1488-1576)啟發甚多,提香也是他中年以後甚為尊崇的畫家,據說在魯本斯的遺物裡,留有約十件提香的油畫與素描。
在學畫的過程中,他曾數度臨摹大師作品,透過臨摹嘗試不同的再現方式,內化為自己的繪畫語言,自如的展現在之後的繪畫上法國皇家繪畫與雕刻學院的書記安德列.費利賓(André Félibien, 1619-1695)曾在當時廣為流傳的學院出版品《Dialogues》中,對魯本斯畫中的臃腫肉身下了評論,認為魯本斯人體線條的描繪是一種劣等的形式。
三女神象徵著世間美好的事物,這幅畫一直是畫家的個人收藏,想必他對於這件作品的繪畫表現十分滿意,成為魯本斯簽名般的標誌。既然「橘皮」並不為美的充分條件,那麼畫家要特別畫出來似乎有他的理由。
法國的藝術學院針對藝術的審美進行辯論,關於繪畫理論的重心,有著普桑派(Poussinistes)與魯本斯派(Rubenistes)兩種論調,爭的就是線條與色彩孰輕孰重。一般認為,他受威尼斯畫家提香(Tiziano Vecelli, 1488-1576)啟發甚多,提香也是他中年以後甚為尊崇的畫家,據說在魯本斯的遺物裡,留有約十件提香的油畫與素描。
」 女神與橘皮 法蘭德斯畫家魯本斯(Peter Paul Rubens, 1577–1640),在他生活的時代便是當紅的藝術明星,更被後世的評論者譽為巴洛克風格的代表人物,不論是雲湧的態勢、運轉的人物,他擅長在畫中表現動態的畫面。魯本斯繪畫有著亮眼的色彩與感官表現,然而對於人體結構地掌握卻不是非常精確。魯本斯的作品〈墮入地獄的罪人〉(The Fall of the Damned, 1621)【圖5-1】【圖5-2】,以及〈喝醉的西勒努斯〉(The Drunken Silenus, 1616/17) Photo Credit: 【圖 5-1】Peter Paul Rubens, The Fall of the Damned, c.1620. Oil on wood, 286 x 224 cm. Alte Pinakothek. Photo Credit: 【圖 5-2】Peter Paul Rubens, The Fall of the Damned. 【圖6】人體身上橘皮讓肥胖的特徵顯得更加令人反感,凸顯地獄中負罪靈魂的罪有應得。同時代的評論家羅傑・德・佩勒斯(Roger de Piles, 1635-1709)認為這些人物,酣肥的樣貌足以令觀者心生警惕。
他曾臨摹提香的〈誘拐歐羅巴〉(The Rape of Europa, 1628/9)【圖3】,提香的作品即可見小天使與歐羅巴豐腴的體態。類似的體感描繪方式,也出現在創作年代相近、以海倫娜為模特兒的〈三女神〉(The Three Graces, 1635)【圖2】。
【圖4】 Photo Credit: 左【圖 3】Titian, The Rape of Europa, 1560/2. Oil on canvas, 178×205cm. Isabella Stewart Gardner Museum. 右【圖 4】Peter Paul Rubens, The Rape of Europa(after Titian), 1628/9. Oil on canvas, 182×201cm. Museo Nacional del Prado. 「肥胖」在畫中的既有意義 魯本斯毫不掩飾地展現女神的橘皮,是不是代表當時的審美觀與現今不同? 不全然是如此,魯本斯描繪的豐腴人體確實美麗,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買魯本斯的帳。例如〈穿毛皮大衣的海倫娜.傅爾蒙〉(Helena Fourment in a Fur Robe, 1636/38)【圖1】畫中的海倫娜,是魯本斯第二任的妻子,他畫這件作品的時候已屆花甲,海倫娜不過二十餘歲,不論是她的容貌或身軀,皆洋溢著青春與性的吸引力。
畫中的西勒努斯醉醺醺的步履踉蹌,狼狽的模樣不如印在酒瓶上,或許會比「飲酒過量有害健康」的警語更有嚇阻作用。除了肖像外,「肥胖」是畫家需要去「選擇」、特別突顯的特徵。
上一篇:50余件书画作品勾勒汉源好风光
下一篇:节日快乐 天天快乐